邱金铭在井下采场测量矿脉脉幅。受访者供图
2015年,从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邱金铭并没有像同学一样选择去设计研究院这些看起来更“高端”的单位,而是来到位于赣南革命老区的一家矿山企业面试。
“你一个研究生来矿山工作,能待得住吗?” 面试时,看着眼前这个白净的小伙儿,企业主管王新强忍不住问道。邱金铭说,“我学的是采矿专业,学了这行不想就这么丢掉,何况还能回自己家乡工作,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,肯定能成长。”
邱金铭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质疑。不善言辞的他,每年平均有200多天待在矿上。在矿山的日子几乎没有娱乐活动,他也没有时间体会孤独,而是为“矿”痴迷——在班上的时间,可以跟师傅们聊天,学到很多书本外的知识;下班后,他每天都要挤出一点充电的时间,了解当代前沿技术和工艺。家人理解他的不易,每逢周末,只要有空,妻子就会带着儿子来到矿上看他,一起度过亲子时光。
“踏踏实实做事,每天都有成长,我要做的是跟自己竞争。”邱金铭说。就这样,毕业8年来,这名85后做过矿技术员、生产科副科长、总工程师、副矿长,如今成了章源钨业大余石雷钨矿矿长。
守护矿井安全“生命线”
早上7点多,查看完上一班次的安全生产情况和交接班记录,邱金铭要开半个小时的早班安全会,这是他每天给100多名矿工兄弟上的第一课。会上,除了反复提示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注意事项,他还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,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认真嘱咐到每名一线职工。
8点15分,穿好工作服、雨靴,戴好安全帽,登上“罐笼”,邱金铭在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,径直下到地下300多米的矿井。井下是一个高温高湿的地方,越往深处,气温越高,井下300多米处,气温常年在28摄氏度以上。
每天上午,邱金铭需要在井下各个作业现场开展近4个小时的安全巡查工作,包括采矿、掘进、回采放矿点等多个作业点面,一上午要走上两万多步,碰上突发情况,他还需要牵头给出解决方案。多数时候他需要爬梯进入逼仄的采场。“采场内高度不够,无法站立,只能蹲着记录,整天灰头土脸的。”邱金铭自嘲。
邱金铭总喜欢和值班长、安全员们一起下井,他觉得与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们聊天,能学到许多书本外的知识。在井下,大家一起巡查作业面、探讨施工工艺、处置现场险情,下班回到宿舍,他就看书“充电”。得益于与这些不同岗位同事间的交流学习,邱金铭快速熟悉井下各个生产环节,这也为他今后开展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。
对邱金铭来说,安全工作始终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。每年的“安全生产月”,他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开展现场隐患大家找、亲情现场助安全、现身说法小视频等各类活动,引导全体职工关心安全生产。
除了在全矿树立“不安全、不环保、不合法、不生产”的红线意识,他还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、严督现场隐患整治、规范职业卫生管理、严防坚守重点环节等手段建立起矿山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体系。
每天的早、晚班安全会,各类知识技能竞赛和培训会上,邱金铭都不遗余力传授各类安全管理专业技术知识。他将培训地点转至井下各个作业现场,因地制宜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。近年来,邱金铭所在矿山持续保持了安全、环保平稳态势,矿山百万工时伤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,近6年未发生工亡事故。
破解井下矿废石分离难题
以往,井下矿石都运至地表选厂统一选矿,大量选厂选出的废石在地表堆存,带来扬尘、淋溶水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。同时,随着矿山开采深度不断增加,井下形成大量采空区需进行有效治理,废石是采空区充填治理的主要充填料。地面选矿希望废石能抛早抛,井下采空区充填治理又需要大量废石作为充填料。
入职后,围绕上述问题,邱金铭提出在钨矿山井下深部建立初步分选系统,在井下将矿石、废石进行初步分离,这样一来,在出窿原矿品位提高的同时,分离废石通过井下转运直接充填采空区,有效减轻运输和环境压力。
井下分选系统建设选址非常关键。矿山井下自上而下有多个中段,采空区主要分布在上部中段,生产作业现场又集中在下部中段。系统建在上部中段,矿石来源距离远、提升运输成本高;建在下部中段,充填转运系统复杂,充填成本高还影响正常生产。经过反复核算、综合考量,邱金铭和团队才将选址确定下来。
有了选址,井下分选系统如何建设,分选出的矿石与废石如何高效储存、转运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又摆在了邱金铭面前。6个多月时间,他先后提交5套设计方案,施工阶段,始终冲在一线跟踪指导。2017年8月,由邱金铭设计并指导建立的淘锡坑钨矿(井下)初步分选系统顺利投入使用。
近6年来,经该系统分选的矿石可有效分离出15%的废石,用于井下采空区充填治理,有效缓解了井下矿石提升运输及地表废石堆存压力,提升了出窿原矿品位,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近1000万元。
“我要做的是跟自己竞争”
邱金铭常常下到生产一线,从工人那里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现场变化状况,掌握每一个生产环节,合理优化作业现场技术与环境。
一天,井下一名排水工向他“诉苦”:“每天开启、关闭水泵,需要多次往返,走上一万多个台阶,碰上汛期排水困难时,来回爬两万多个台阶也是常事。”
这名排水工的吐槽,也道出了矿山排水系统存在的诸多弊端。淘锡坑钨矿矿井最初开采设计时,采用了传统的各区域逐级排水系统,井下每个区域也都有着独立的排水系统,60余台水泵担负着矿井的主要排水任务。
“这样的排水系统操作工序复杂,排水难度大,加上水泵数量多,设备故障率高,维护成本高,排水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也大。”如何改进排水系统的问题,一度让邱金铭“头大”。
当时,作为矿山总工程师的他,多次深入同行业矿山企业交流学习,了解各个矿山排水系统的经验做法。考虑矿山实际,邱金铭提出“集中化、智能化排水系统”的改建思路,获得一致认可。
他带领地质和机电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到各区域、中段采集矿井涌水基本数据,测算矿井日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,根据各区域水量大小,最终确定适合该矿的水仓、水泵房选址,排水路线及设备选型。
经过一年多的基建施工、设备安装调试,终于建成了该矿106中段集中化、智能化排水系统。同时,通过利用成熟的传感技术、PLC控制技术、视频监控网路,实现了排水系统的远程启停操控监测。
井下集中化、智能化排水系统的建立,不再需要排水作业人员不断巡回启停看护各中段排水设备,作业人员也由原来的10余名减少到3名,极大地降低了用工成本及作业人员劳动强度。
邱金铭介绍,系统依据监控数据自动启停设备,保护了排水设备,减少了故障率,每年可节约用工成本、检测维修成本、电费约100万元。
一直“在和自己竞争”的邱金铭,近年来在矿山先后引进推广了天井钻机、液压掘进凿岩台车、智能选矿机等高效采、掘、选作业设备,大幅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,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。
http://zqb.cyol.com/html/2023-07/10/nw.D110000zgqnb_20230710_1-06.htm